中國江蘇網5月25日訊(記者 戚阜生)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今天下午,省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雲峰會同省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並對《規劃》進行全面解讀。
  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72%
  《規劃》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城鎮發展質量為關鍵,城鄉發展一體化為導向,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改革創新為動力,改善民生為根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和諧進步,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道路。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質量顯著提升,城鄉空間佈局形態更加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增強。
  五篇十九章,《規劃》用了近三萬字,確定了在農業人口轉移、優化城鄉空間佈局和形態、提升城鄉社會發展水平、增強城鄉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四方面重點任務,並提出了七項改革舉措。
  李雲峰說,這是江蘇首次頒佈實施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突出了以人為本、堅持四化同步等新特點,但我省也面臨著城鎮化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城鎮結構體系尚待優化、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城鄉發展差距仍較明顯、社會治理水平不適應新形勢等諸多挑戰,“全面實施國家和我省《規劃》,要始終腳踏實地,著力改革創新,積極穩妥扎實推進。”
  以敬畏的態度進一步加強文化保護
  江蘇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的主要發源地。《規劃》中提出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稟賦,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個性特點的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介紹說,江蘇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還保有了全國最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名鎮,“下一步,我們要以對文化敬畏的態度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
  周嵐說,在當代的環境中,歷史文化資源不僅僅是保下來,還要亮出來、活起來、串起來,“把散佈的各個年代的文化資源和特色景觀,用綠道、廊道、健身道、特色街道串聯起來,把歷史文化資源、自然景觀資源和當代的建設串起來,形成一個體系化的特色空間體系,這也是反映習總書記講的,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一個現實物質載體。”
  《規劃》中提出要努力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周嵐表示,江蘇有兩個比較好的抓手,一個是城市環境整治“931行動”,另一個是“村莊環境六整治六提升”行動。“到去年底,我省19.8萬個自然村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的整治,即12.8萬個村莊完成整治,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環境改善以後,也促進了農家樂、鄉村旅游和農產品的在地銷售,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八件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規劃》中正視我省城鄉發展差距,並提出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省委農工辦主任諸紀錄表示,這對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諸紀錄說,在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方面,江蘇正在發展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農田,而且是每年建設一百萬畝,同時還在利用信息化技術、生物技術促進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規劃》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推進新型從抓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首要任務,並提出要努力實現城鎮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諸紀錄認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抓手和載體就是農村的實事建設,“現在是八件實事,主要包括:農村飲水安全、教育培訓、衛生健康、交通出行、環境整治、文化建設、社會保障、奔小康工程。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勵陽表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就要讓轉移人口融入城市後有技能、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有社保。“一個是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包括就業技能培訓、高技能人才的培訓以及創業培訓,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的技能素質,使他們的就業能夠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第二個服務是要開展一些創業指導,各地的創業指導中心以及服務中心,可以為初次創業的農民,在工商執照辦理,財務咨詢,融資服務以及小額擔保資金方面提供幫助;此外,要讓轉移人口融入城市後,平等參加現有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城鎮各項社會保險,使他們在今後可以公平的享受到和城鎮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服務。”
  有合法住所或穩定職業即可落戶
  我省現有進城務工半年以上人員約1000萬,其中本省約600萬、外省約400萬,這部分人實際上基本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待遇,也無法。李雲峰介紹說,要把有能力、有意願、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因此,《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政委張蘭青介紹說,國家層面的規定是把具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及合法穩定職業作為落戶的基本條件。但考慮到江蘇的基本情況,城鎮人口量還比較小、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潛力仍然較大。江蘇將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的落戶條件。“目前的初步設想是在蘇中、蘇北及蘇南部分符合條件的中小城市和建制鎮進行試點,具有合法穩定住所的或者具有合法穩定職業,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即可落戶,以逐步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還原戶籍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此外,江蘇還將全面實施省轄市範圍內本地居民戶口通遷政策。除了已經實施一站式互遷的蘇州、無錫外,到2015年,南京、常州也將實現本市戶口通遷政策。這也意味著,以往南京市民認為的六合、高淳等偏遠區的戶口,將可以與江南八區互遷。
  張蘭青同時透露,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作為國家規定的一項重要政策,江蘇也正在有序推進。根據計劃,到2014年底,江蘇將全面實現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據瞭解,作為試點城市,蘇州已經製作了1000多萬張居住證,其他各市的制證條件也已經具備,預計年底前可製作到位。此外,江蘇將實現居住證“一證通”,在南京領取的居住證,在12個省轄市也可通用。“我們還將根據流動人口在某一地的就業年限、居住年限、參加社保年限,推行積分制落戶政策,實行階梯式的落戶通道。”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規劃》,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震寧表示,將組織推動各地各部門,結合當地的情況和部門的實際工作,制訂區域性的規劃和條線的實施方案,使《規劃》裡面的原則要求更加具體化,得到真正的落實。陳震寧同時表示,將謀劃開展試點工作,“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層面試點落戶江蘇,同時從江蘇的省情出發,在全省選擇一些地方就重大的事項安排試點。”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旻介紹說,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根本在於改革,而我省將在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推進人口管理服務、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城鎮住房制度、創新資金保障機制、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生態管理制度等七方面重點推進和實施改革。  (原標題:江蘇以人為本推動新型城鎮化 有穩定職業即可落戶中小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60qaly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